4月18日下午,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慰祖作《方寸天地——中国印章文化》专题讲座。
孙慰祖深入剖析了印章文化的多元维度。他从人文与社会视角切入,以冒襄隐居水绘园期间的文人雅集为例,展现篆刻艺术在文人交游中的独特作用;从艺术维度分析,阐述了邓石如、徐三庚、齐白石等大家风格各异的篆刻作品,以及冲刀和切刀技法的特色;在印学研究方面,指出印学以印章历史、篆刻方法等为研究对象,印谱从《集古印格》发展至今,成为着录印章和考释文字的重要载体。
孙教授还讲解了官印与封泥的史料价值,其蕴含的官制地理信息为研究秦朝行政区划和官制体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历史文献提供了印证;印记在书画鉴定中可作为重要依据,帮助鉴别版本真伪和流传轨迹;汉晋“四夷”官印与中原郡国官印在印质上的对应关系,体现了不同族势力的差异。此外,中国印章与其他早期印章体系相比独具特色,一般官私印凭信属性明确,装饰基于功能属性进行美化,且主要以文字表义。
讲座最后,孙教授总结道,方寸之地蕴涵着艺术审美,也隐藏着近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中国印章从凭信扩展到制度化的行政工具,渗透到文化、宗教领域,衍生为人文艺术,成为中国特有的系统性文化现象。印学研究不仅在于阐明其艺术审美价值,揭示其艺术规律作为当代篆刻创作的学术资源,还需利用专门学科的方法,揭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持。
讲座结束后,民进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开明慈善基金会监事李长青向孙慰祖颁发感谢状。